世界三大食品展之一、一年一度的世界食品全產業鏈大會 —— SIAL 國際食品展(上海)每年5月在中國上海浦東舉行。自2000年登陸中國以來,SIAL中國系列國際食品展吸引了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家參展企業,展品覆蓋飲料、乳制品、休閑食品、方便食品,糧油果蔬肉類食材,調味品等21大品類。 2022年,SIAL中國展仍然由法國高美艾博展覽集團和北京愛博西雅展覽有限公司在老時間老地點舉辦:2022年5月18-20日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
2021年5月18-20日于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了SIAL 2021 國際食品展(上海),并對展會做了升級迭代,著力打造四大核心價值。第一營造全球大平臺:我們有4,500 個來自34個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帶來超過30 萬件不同品類的產品,在18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里,設立7大主題館。第二是中國大市場,我們邀請了146,994專業人士到場,帶來巨大的食品市場,也體現了展會的高質量。第三是數智化賦能,為企業搭建線上平臺,數字化360 度賦能。第四是思想新高地,推出高端會議等活動,邀請業內大咖,打造思想制高點。 2022年SIAL China預計仍然會以18萬平米呈現超級大展,展商數量仍為4500家,專業人士將達到150000。據悉,作為“國際化、專業化、貿易化”的展會,SIAL國際食品展將繼續以國家政策為引導,持續關注下沉市場動向,為中國本土優質產品尋找更多商業合作機會。
展品范圍:
休閑食品: 谷物類制品(膨化,油炸,烘焙),果仁類制品,薯類制品,糖食類制品,派類制品,肉禽魚類制品(開袋即食),干制水果類制品,干制蔬菜類制品,海洋魚類制品(開袋即食)
綜合進口食品: 糖果、餅干及烘焙類食品,堅果,果脯及蜜餞類食品,熟食及方便類食品, 巧克力、膨化食品等休閑食品和綜合食品
方便食品與糧油及調味品: 方便食品: 1.方便面,方便米粉,方便米線,自熱米飯,自熱火鍋,方便粥等方便食品。 2. 各種饅頭,油餅,麻花,湯圓,餃子,混沌等速凍方便食品。 3. 各種肉類,海鮮,蔬菜,丸子等半成菜品。 4.罐頭制品,包括肉類罐頭,水產罐頭,海鮮罐頭,水果罐頭,蔬菜罐頭等。 高端糧油: 大米、小米、面粉、五谷雜糧、芝麻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調和油、棕櫚油、椰子油、葵花籽油、橄欖油、山茶油、富硒油、山蒼籽核仁油、翅果油、核桃仁油、杏仁油等各類高端糧油企業。 調味品: 各種醬油、味精、雞精、食醋、果醬、甜醬、辣椒醬、泡菜、料酒、香油、火鍋湯料、底料、干調、調味包、料理包等各類調味品。:
功能性健康食品: 功能性食品及飲品 營養健康食品及補充劑 保健食品,特醫食品及醫療健康原料 天然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 兒童食品及嬰幼兒食品
肉類及冷凍食品: 1.畜肉:豬、牛、羊、兔肉等,禽肉:雞、鴨、鵝肉等; 2.動物內臟:心,肝,肺,肚,腸等; 3.水產品:魚,蝦,貝類,魷魚,螃蟹等海產品; 4. 各類冷凍丸類,冷凍調理食品等;
綠色農業: 果蔬、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觀賞型農產品、農副產品等
高端飲品及乳制品: 高端飲品包括:果汁及果蔬菜汁飲料,含乳制品,功能性飲品,碳酸飲料,茶葉及茶飲品,涼茶,植物蛋白飲料,礦泉水,咖啡及配套設備、奶茶、蜂蜜沖調類飲品等。 乳制品包括: 奶酪、液態奶、奶粉、煉乳、嬰幼兒輔食及其他含乳制品。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大家來個措手不及。但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國際食品展是企業對外宣傳的一個窗口,這場疫情雖然擾亂了我們所有工作秩序,但是我們依然堅守,相信疫情都會過去,明天依舊燦爛。相信明年的食品展能夠正常的舉辦,咱們拭目以待!
信可威展覽是一家專業從事展臺設計,展廳搭建、展館制作一體化服務型展覽展示公司,十幾年來一直在堅持以誠立本,以信樹本的理念!如果您想參加展會,歡迎訪問公司官網咨詢客服,或者致電信可威展覽,期待您的來電!
中華姓名博物館又稱南溟黎公祠,如今也被改建為中華姓名博物館,與圖騰博物館互相呼應。走入博物館,便受到兩旁一個個雕塑人像的“夾道歡迎”。這里陳列著100個百家姓氏始祖的雕塑,栩栩如生。博物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橫亙”在祠堂正廳的巨型字典———長5.6米,寬3.4米,共53頁的《起名字典》。這本要三個人一起才能翻動的字典,記載了各個姓氏的來源、變化及意義,是一本起名字用的工具書,據稱正準備申報“世界上最大的字典”的吉尼斯紀錄。
想要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就要走進城市的博物館,這里藏著這個城市的秘密,各種收藏品、文物都留有歲月的痕跡,他們讓我們能夠知道,這個城市是如何發展到今天的。在這個炎炎暑期,我縣博物館的開館讓市民多了一個既可消暑納涼又能了解家鄉故事的好去處。
12月3日,記者從濟南市博物館了解到,因展廳內部休整,濟南市博物館將于12月10日(周二)至12月16日(周一)閉館,12月17日(周二)恢復正常開放,前來觀展的市民游客可避開此段時間。
中國海關博物館廣州分館位于廣州市沿江西路29號、粵海關舊址“大鐘樓”內。博物館接收、保管來自全國的藏品六千多件,目前展出近千件,其中包括1878年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李鴻章題寫的“津海新關”牌匾、毛主席親筆簽發的新中國第一任海關總署署長孔原的任命書等珍貴的文物。以珍貴的實物和翔實的史料,綜合運用傳統陳列方式和現代科技手段,展示了中國海關的發展歷史和建設成就。
5月30日是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www.jskp.cn)上線試運行。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作為國內規模領先的虛擬全尺寸建模展示的網絡科普展示館,從立項、論證、規劃到建設完成共計64天,展覽面積同比實體展示館達到9000㎡。
11月2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部和意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主辦,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濟南市人民政府、中意技術轉移中心承辦的第十屆中意創新合作周濟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來自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600余位中意代表共商合作,深化兩國科技創新交流。
城市展覽館作為“城市會客廳”,通過特殊的設計手法和表現形式,展示了城市歷史文化底蘊、發展經歷、建設成就和未來憧憬。而精準脫貧展覽館可以了解到慈善助力構建美好生活和脫貧攻堅的成果,以及給貧困地區、困難群眾帶來的巨大變化,一覽當地扶貧攻堅工作的奮斗歷程及成果。
廈港海洋文化展示廳位于廈港街道沙坡尾,于6月16日起恢復開放,參觀需網上預約。該展示廳不僅有疍民生活用品、生產用具等老物件,還擺放著廈門第一艘觀賞性王船。恢復開放的展示廳,每小時入場人數上限為30人。開放時間為9:00-12:00;14:00-18:00,逢周一閉館。
傳承中華名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是紀念館文化建設的生命工程,7月3日,瑤海區明光路街道全椒路社區精心打造的“雷鋒文化展覽館”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