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博物館
簡介:海珠區博物館為磚木結構,分為前后兩進,東西兩廂,呈正方形,座北向南,青磚圍墻,建筑多用木雕、磚雕、壁畫裝飾,極具嶺南建筑特色和藝術價值。該館與鄧氏宗祠同為一址。鄧氏宗祠建于1895年,占地4700平方米,為鄧世昌之母為紀念愛子,用清政府的撫恤金將祖居擴建而成。故又稱之為鄧世昌紀念館。海珠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地方特色的綜合性博物館,是收藏和展示海珠歷史文物的重要場所。館內設有《海珠博物館館藏文物展》、《盆景雅石展》。
地址:位于廣州市海珠區寶崗大道龍涎里2號
博物館等級:國家三級(文物)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柯東波) 近日,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打造的線上展會服務平臺“僑交會深圳云展廳”項目正式上線。該展廳集數字展廳、商家中心、服務專區與直播圈四大核心功能于一體,可滿足企業展覽展示、交流交易,以及開展國際貿易相關配套服務等需求,為企業提供線上展覽和貿易對接洽談服務。
近日,國家大劇院啟動全球首次“8K+5G”直播,又一項“新技術”入駐文博領域,助力文化傳播。如今,AI(人工智能)、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智能體感互動、3D模型、720度觀覽等新技術在文博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武漢國際博覽中心10月21日-26日 第二十二屆武漢國際汽車展覽會不見不散 回顧2020年第二十一屆武漢國際車展,是武漢按下“重啟鍵”后規模最大的線下展會之一,以其獨領華中汽車消費風向標的影響力,展示出了大武漢的強勁經濟動力和良好城市形象。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又稱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中國地方專門性博物館。1957年籌建,1959年建成開館。該館館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是一座中間大廳、繞以回廊、兩層圓頂的建筑。它原是清末廣東咨議局。辛亥革命后,廣東人民在這里召開大會,宣布反清獨立。 1921年5月5日,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在這里舉行宣誓就職典禮。1925年9月底,成為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所在地。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和第三次全國勞動大會等重要會議在這里召開,毛澤東主編《政治周報》時在這里辦公,譚延闿、李富春主辦的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班和何香凝主辦的中國國民黨婦女運動講習所在這里上課。它是大革命時期一個重要的革命舊址。
廣州人民和海外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的。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1月動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鑄的高5米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屹立在紀念堂前。1963年對紀念堂進行了大規模翻修,屋頂全部采用藍色琉璃瓦,在6萬多平方米的公園四周增建了鐵柵欄,在園內栽種了很多樹木、花卉。
黃花崗起義指揮部舊址(即“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是一座占地面積443平方米、四進深院落式的平房,也是一座頗具嶺南民居特色的青磚大屋建筑。它坐北向南,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其中前三進之間建有天井.而第三進與第四進之問隔著一條走巷,巷的東端有一扇小門通向小東營。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這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活態靈魂”,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而非遺文化展廳的出現,盡顯文化記憶、魅力無窮。近年來,玉林村村以古蠔油為主題,烹飪蠔油,舉辦文化節,生動有趣地促進了村民的參與,創造了當地的品牌特色。如今,三灶蠔油已被成功批準為金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年上海國際燈光音響及智慧數字多媒體展覽會Entertainment Design由聞信展覽服務有限公司舉辦,舉辦周期為:一年兩屆,本屆展會將在2022年02月23日舉辦,展會地點中國-上海-浦東新區龍陽路2345號-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40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40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1200家。
對于特裝展位,參展商需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設計方案,包括立體彩色效果圖、平面圖、用電資料等。設計方案需經過審核,并符合展館的消防安全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