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遺址是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遺產,蘊含了古代社會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如何針對遺址的保護,可增設遺址文化展廳,借助于遺址展示提供的場所,利用相關手段展示與遺址相關的傳統文化內涵,其有益于全面詮釋一個遺址的傳統文化特色,加深人們對考古遺址和相關歷史文化的認識。
漢陽陵帝陵外藏坑保護展示廳
大眾網·海報新聞東營5月24日訊(記者 唐夢琳 李娜娜)近日兩會熱點,“海北遺址就位于我們墾利區勝坨鎮海北村村北,有著重大意義和文化歷史。”今年墾利區兩會上,人大代表茍增友建議在海北遺址增設文化展廳,弘揚當地歷史文化底蘊。
據介紹,海北遺址位于墾利區勝坨鎮海北村村北,2006年4月11日上午,經村民茍增林等三人發現后報政府相關部門,后期進行了搶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磚瓦殘片和陶瓷標本、少量銅錢,還有建筑構件及少量完整陶瓷器物。根據鉆探,結合出土物判斷遺址年代為北宋金元時期。前期,在文化部門的指導下,海北遺址考古發掘已經完成了兩期。第三期海北遺址考古發掘將在2020年開工,遺址的發掘將對研究宋元時期瓷器貿易、古港口、古海岸線變遷、大清河、古濟水河道變遷等有重要意義,為海北遺址做為海上絲綢之路連接點提供有力實證。
勝坨鎮海北村海北遺址考古工地現場
然而,在前期發掘過程中發現的文物大都被收藏在墾利博物館,并沒有讓歷史文物真正走入當地群眾生活,讓歷史文化沁入當地百姓心田。
對此,茍增友建議:一是政府相關部門應當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等方式建設海北遺址文化展廳,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物收藏在當地展廳,讓當地百姓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歷史文化;二是支持當地發展文化旅游,讓更多地人了解海北文化,讓文化走出去,讓文物活起來;三是要加強文物的保護力度,通過讓專人維護、專人管理等方式加強海北文物的保護,確保文物在展覽的過程當中不會受到損壞。
圖文來源網絡,文章節選《兩會聲音|茍增友:建議增設海北遺址文化展廳 弘揚傳統文化》,轉載是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20年春節放假安排的通知》的相關精神,深圳工業展覽館2020年春節假期開閉館安排如下:1月23日—1月26日,閉館,內務整理;1月27日--2月1日,正常開館;
青島,作為中國的海濱明珠城市,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活躍的經濟發展態勢,為各類展會的舉辦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文將深入探討青島展臺搭建的重要性、參加青島展會的優勢,并詳細分析青島在地理位置和展會數量上的獨特優勢。同時將以信可威公司在青島制藥展、機床展、家電展等領域的實踐為例,進一步闡述合作中誠信的重要性,并展望青島會展業的未來發展。
近日,吉州區古南鎮街道躍進路工業記憶展覽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這也是吉州區首家工業記憶展覽館。市民可在展館尋找吉安工業記憶,感受廬陵工業情懷。
因全球突發的新冠疫情影響,在經歷了2020年驟停、2021年延期及展館更換等諸多波折后,AWE 2021在眾望所歸中盛大召開并完美收官,成為疫情后全球三大家電與消費電子展中唯一在線下重啟的展會。AWE 2021的召開不僅對于提振家電與消費電子行業信心至關重要,更引領著后疫情時代家電與消費電子技術發展方向和市場消費趨勢。
虛擬展廳越來越多的行業被廣泛使用,畢竟它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通過手機瀏覽,近年來,一些大型的博物館、歷史陳列館、藝術館等都開始開發虛擬展廳,甚至每次重大展出也專門開發,方便國內文物愛好者,甚至學校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宣傳教育的手段,近日,從龍門石窟研究院了解到,“魏唐佛光——龍門石窟精品文物展”虛擬展廳正式上線。即日起,龍門石窟愛好者即可足不出戶觀看龍門石窟在廣州舉辦的展覽。
13日下午,“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捐贈儀式后,馬首銅像轉至正在@國家博物館 展出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與其他六尊獸首銅像(牛首、虎首、猴首、豬首、鼠首、兔首)一起展出至11月27日。
VR技術的出現,讓很多企業把展廳搬到線上,讓更多無法出門或者想通過網絡了解知名企業的用戶,只需通過網絡就可以觀看企業展廳,近日,騰訊作為“云上”文博會參展企業之一,騰訊通過VR和3D建模技術,首次將騰訊濱海大廈展廳及公共開放區域都搬到云端。據了解,這也是自2017年濱海大廈揭幕以來,展廳首次以線上的方式接待訪客。
在競爭激烈的展會搭建市場中,信可威展會公司憑借其深厚的行業底蘊、創新的設計理念、精湛的施工技術和完善的服務體系,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認可。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意為靈魂,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謀發展”的經營理念,致力于為每一位客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展位解決方案。
隨著疫情有效控制,國內很多博物館、陳列館、美術館等展覽性質的場所,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相繼恢復開放!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于今日有序開放各個展廳!信息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官網!公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