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物聯網、邊緣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將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手段運用到日常。1月6日,上海博物館與科大訊飛、阿科瑟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三家前沿科技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邁上“智慧場館”建設的快車道。澎湃新聞獲悉,上海博物館此前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
在當今時代,科技越來越多進入生活,也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比如敦煌研究院通過多年的文物數字化保護探索,建立了敦煌石窟數字化檔案;各大博物館也紛紛推出智能導覽、網上虛擬展廳、VR互動等,提升公眾的觀展體驗。
上海博物館在打造智慧場館的設計方面也邁上了新臺階。1月6日下午,上海博物館分別與上海科大訊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阿科瑟司(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三家科技企業和單位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及智慧文化場館建設等相關的業務合作。
2019年4月,上海市經信委征集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需求,上海博物館根據自身特點提出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兩方面場景需求,其人工智能試點應用場景建設方案得到專家認可,并被確認為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能19個試點應用場景之一,已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閉幕式上發布。
文章來源:官方平臺《上博將打造“智慧場館”:AI展廳導覽和AI文物科研先行》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系刪除!圖片來源網絡。
昨日,記者從南頭古城博物館獲悉,因設施改造,南頭古城博物館需臨時閉館2周,從10月19日起至11月2日將暫停開放和參觀預約,11月3日恢復開館。
由于疫情的到來,很多展覽性場所不能線下參觀,進而推出線上全景瀏覽,尤其是大型的博物館、藝術館等,近來疫情期間景寧縣畬族博物館“閉館不斷網”,升級打造“畬族博物館網上展廳”,市民不用出門就能在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上直接刷展。
文化展廳有助于宣傳展示,展廳起到宣傳展示的功能,尤其是市文化展廳對于青少年宣傳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昨日,為響應全國科技周活動,充分展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成就,大力營造科技創新氛圍,8月23日-29日,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將開展為期一周的科技周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為“科技戰疫 創新強國”。
上海信可威展覽設計公司專業從事展會展臺設計、展會策劃、展臺搭建的展覽服務,同時提供展示設計,承接大小型展會布展,作為展覽搭建公司致力為客戶提供前期策劃、設計創意、現場搭建和維護、全國巡展等,致力于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城市的一站式會展設計搭建服務。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其會展經濟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當前的大環境下,許多企業紛紛表示需要節省展臺設計搭建費用,以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經濟壓力。本文將深入探討2024年上海展會的行業發展趨勢,并針對展臺設計搭建費用的優化提出一系列策略和建議。
近日疫情在國內初步得到了控制,各省市也下發了針對聚集性活動的指導文件,指導意見中“采取預約、限流等方式,可舉辦各類必要的會議、會展活動等”,所以各大博物館也開始了線上+線下展廳相結合的方式開放給游客們,疫情的出現加快了博物館數字化進成,尤其那些還沒數字化的博物館等展館,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未來肯定是兩種方式相結合來提高游客不同體驗,目前,數字化技術已經在博物館及展覽館等諸多場所實現,而且效果很好,對于線上這種方式,來看看最近實施比較好的博物館,近日,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籌備,濱海新區博物館順利完成數字化,虛擬展廳近日正式上線。體驗者用手機即可訪問濱海新區博物館的虛擬展廳進行參觀。
自2020年9月17日起,煙臺廉政教育基地展廳將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有序開放。
2021年以來,江西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會展行業回暖復蘇。今年辦展數量,辦展規模雙雙刷新紀錄,僅上半年就舉辦規模以上展覽57場,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6場,其中中國畜牧業博覽會展覽面積達16.5萬平方米,刷新了江西省承接展會規模紀錄。
2022年中國(西部)表面工程博覽會CCSEE由成都新中聯展覽有限公司舉辦,舉辦周期為:一年一屆,本屆展會將在2022年03月31日舉辦,展會地點中國-四川-成都市世紀城路198號-成都世紀新城國際會展中心,展會預計展覽面積達到10000平米,參展觀眾數量達到12000人,參展商數量及參展品牌達到200家。